“稻蝦共作”致富有道
摘要:null
記者 李玉榮
近日,在正陽縣大林鎮占地200多畝的明強“稻蝦共作”基地,易明強和村民們一起打撈稻田里養殖的小龍蝦。
“一畝水田小龍蝦的產量平均200斤,可收入5000元;水稻畝產1300斤,產值約2000元。除去成本,經濟效益遠高于過去傳統稻麥種植。”易明強介紹。
易明強發展“稻蝦共作”模式已經5年了。每年,小龍蝦從3月開始陸續上市,5至6月進入銷售旺季,收入十分可觀。“采取‘稻蝦共作’模式,水稻1年收獲1茬,小龍蝦1年收獲3茬。小龍蝦貴時一斤可賣到30多元,有時候每天可以撈上千斤。”易明強說。
易明強以前在集市上榨過油、在村里犁過地。后來,他購買了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時,與小龍蝦和水稻結了緣。
2013年,易明強在湖北省潛江市收割水稻時,第一次見到稻蝦種養模式,覺得很稀罕,就向當地群眾詢問這種模式的經濟效益和技術。
稻蝦種養模式就是在稻田里養殖小龍蝦,稻田可以為小龍蝦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充足的餌料;小龍蝦可以吃蟲、除草、松土、凈化水質,其排泄物還可以作為稻谷的有機肥,保證稻米綠色健康。
2018年,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,易明強回家鄉投資100多萬元成立了合作社,開啟了“稻蝦共作”模式,走上了增收致富路。
2021年,易明強流轉土地20畝,通過學習外地經驗,按照稻蝦“平養模式”,不在稻田里開挖水溝,直接在稻田里放養蝦苗,經濟效益很可觀。
據了解,淮河在正陽縣境內長幾十公里,自古水資源豐富,水稻種植面積達30萬畝。隨著小龍蝦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,近年來,正陽縣利用淮河水資源優勢,大力發展“稻蝦共作”生態循環農業,通過“合作社+農戶”形式,打造正陽縣稻蝦品牌,提高稻蝦價格,助農增收致富,讓“稻蝦共作”托起鄉村振興夢。
責任編輯:付琳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網友評論